把课堂搬进西双版纳 ——现代工笔画院赴勐巴拉那西采风记

2015-04-23      

            把课堂搬进西双版纳      

                  ——现代工笔画院赴勐巴拉那西采风记                     

      现代工笔画院为响应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号召,践行****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 “深入生活”、“弘扬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讲话精神,发扬画院“走进生活,贴近人民”的一贯教学传统,于2015年3月29日再次组织西双版纳写生创作班近60余名画家,进行历时21天的写生、采风活动。

      采风团画家们一踏上西双版纳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便由衷地爱上了它。作为亚洲最大、中国最美热带雨林,这里独具南国浓郁热带气息,拥有四季如春的神奇秘境,奇花异草百千怒放、高低树植万木葱茏、孔雀开屏、野象栖息,不胜枚数地珍奇植被、鸟兽成群,是当之无愧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在这片风光旖旎、优美如画的土地上,画家们被如诗入画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所陶醉。这正是为什么,西双版纳——这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能够成为现代工笔画院画家们在众多的采风写生活动中,前往次数最多、最为流连忘返的乐土。

      在与版纳亲密接触的珍贵日子里,画家们可谓争分夺秒。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们便已收拾停当,带着写生所需的基本绘画用具和一天的补给干粮,跨过浓雾袅娜、绿水滔滔的铁锁桥,进入仙境一般的勐仑植物园,开始新一天的写生、创作。

      版纳因水而生,水是版纳人民最为喜爱、崇拜的自然元素。喜雨瑞降,刚进园内不久,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写生创作班的画家们便在园中亭廊处稍事休息,并就****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学习,进行热情洋溢的畅谈。

      作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原生态、洗礼心灵的世外桃源,西双版纳是艺术家们寻求创作灵感、搜集写生素材不可多得的胜地。雨后,采风团画家们跟随带队老师,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分散在植物园各处,有的进入百花园、有的进入荫生园、有的进入竹林芭蕉园......,各自寻觅着专属于自己的绘画伊甸园,并沉浸在写生——这异常愉悦的奇妙精神之旅中。夜色低垂,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画卷里满满的收获和对自然全新的领悟,回到下榻的住所。

      采风期间,画家们还深入傣寨、爱尼寨写生,并在澜沧江畔参加了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傣、哈尼等少数民族群众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与此同时,高升腾空而起,龙舟箭冲对岸,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在这里,采风团画家们与热情洋溢的傣族乡亲一起欢歌乐舞。通过亲身感受傣族水、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画家们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寻常人看不到的美。

      为提高写生创作班画家们的绘画水平,每天写生归来,王天胜院长与刘铁泉、杨瑞芬、王宓、宫建华、魏运秀、贾俊春、郭子良等工笔画名家还要集中对所有学员当日的写生作品进行技法讲座,交流写生与创作经验。 

      导师们的点评和指导各具风采。王天胜院长强调,要带着创作激情、情感去写生,从创作的角度去感悟生活,将植物和花卉当作人物一样去刻画;刘铁泉老师认为热带植物色彩鲜艳缤纷、张扬夺目,与传统国画中崇尚虚淡飘渺的空灵境界有差异,表现雨林题材存在挑战性;王宓老师则强调绘画的再创造最为关键,绘画过程中要有个人意象价值;贾俊春老师则主张用文心雅意描绘花花世界,教导大家要以形写神,表达出写生对象的深层意境;郭子良老师通过分析自己17年来版纳采风积累的作品,总结绘画雨林植物的技巧和经验。

      采风后,画家们在绿色的草坪、天然的大地毯,进行写生、创作稿的观摩讲评。生动的写生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搬进美丽的大自然,备受画家们的钟爱和欢迎。

      王天胜院长总结采风活动指出:这次将课堂搬进西双版纳,取得了丰硕成果。艺术家们通过深入生活、深入大众,从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及创作灵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够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通过归京后举办以西双版纳为创作主题,以多样化手法表达当地风光、民俗感受的白描写生作品展,借以讴歌伟大祖国,大美山河、民族团结、社会繁荣昌盛。(王莉萍)

                                         

友情链接
雅昌艺术网| 百度| 中国收藏网| 中国艺术品网| 首都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华夏收藏网
京ICP备20028621号-1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078号